方建華2017金秋經貿洽談會:動力電池是中國新能源汽車發展的重要推動力
2017年9月13日,2017中國南京金秋經貿洽談會,中國新能源汽車技術創新與產業融合研洽會在南京江寧區召開,洽談會由南京市江寧區人民政府主辦,南京江寧經濟技術開發區管理委員會及中國汽車技術研究中心北京工作部承辦,會議以智創、共享、新勢力、新機遇為主題,江寧區人民政府多位領導及多家新能源企事業單位參加了這次洽談會,拆車坊在會議現場為您報道。
中國新能源汽車技術創新與產業融合研洽會,2017中國南京金秋經貿洽談會,國家科技成果轉化基金新能源汽車創業投資子基金合伙人兼總裁方建華發言實錄:
現在還有很多人認為說中國新能源汽車發展最大的瓶頸是電池,我本人非常不贊同這個觀點,我恰恰認為中國新能源汽車的動力電池是推動中國新能源汽車發展的重要推動力量。但是那么多人都說是瓶頸,我干的又很辛苦,所以我說干脆退下來吧,所以從去年年底開始到中國新能源汽車子基金做一些投資方面的事情,也主要是學習。
國外,特斯拉到今年二級都應該說它還是虧損3.36億美元,像這樣的企業在中國的二級不知道被ST的多少次,可能早已經退市了,但是人家現在的市值是600億美金。
難道說我們的投資理念不需要改變嗎?二級市場如此,一級市場也是這樣。
我們就拿新能源汽車這個行業來說,我說風投風投真的是在瘋狂的投,應該更多的是被政策吹起來的,現在稍微有一點像樣的公司估值都在幾十億。行業由過去的野蠻增長向有序發展過渡的時候,我們的業績能夠保證嗎?包括我們地方的投資,看看這個行業很好,但是我們一定要選擇有發展潛力,有技術壁壘,能夠適應時代發展的一些企業。
這一輪我們所謂產能過剩,我個人認為某種程度上可能就是因為地方上對產業的了解或者說認識不夠,這種投資所導致的產能過剩。可能一個很好的一個企業也可能會受到一些影響,包括我們的中央高層,習近平總書記這次批示實際上就是針對這兩個問題,一個是今年上半年新能源汽車形勢發展不好,第二個就是地方上新能源汽車投資過熱導致產能過剩,所提出的新能源汽車創新要統籌規劃。但我個人認為,在中國二級市場電動汽車不是一個投資性的投資,所以武裝是作為產業界還是一級投資者,我覺得電動汽車一定是一個價值性的投資。實際上我想首先第一個,電動車已經成為全球的共識,這方面剛才王成主任已經做了比較詳細的介紹,我想簡單的說一下,第一個從量上面來說,第二個從主機廠來說,第三個從各國領導人政要的表態當中,很多國家都已經宣布了禁止銷售燃油車的時間表。
國際上如此,中國更是這樣。我覺得中國發展新能源汽車是國家戰略,更是我們中國產業實現彎道超車,是中國汽車工業實現騰飛的唯一路徑。
我個人是這么分析的,我覺得美國能對統治全球大半個世紀,美國就是石油戰略,美國的經濟尤其是制造業主要是以傳統汽車工業+航空工業,以及石油。實際上從經濟上來看是這樣的。再看它的政治、外交、軍事,伊拉克戰爭也好,利比亞戰爭也好,實際上都是圍繞著對石油的控制,包括南海為什么不太平呢,除了說我們南海發現油田以外,更重要的是南海是中國唯一的出???,這個世界并不是我們很多人所想象的是和平的,實際上任何一個國家都不希望你中國能夠快速的發展,所以他們曾方方面面遏制中國的發展,從軍事上、外交上、政治上,包括從我們的一些重要產品的技術路線上面,都希望能夠去影響中國、遏制中國。馬六甲海峽,南海和中國的戰略。
大家想象一下,就我們附近的幾個加油站如果有三個加油站沒有油了,你看看路邊上會有多少輛車停在那里。絕不是說一個月兩個月能解決問題的,我們石油儲備只有一個月左右,一旦石油斷掉了,整個經濟都癱瘓了。所以能源的安全,所以美國的石油戰略,政治、經濟、外交、軍事方面大家非常清楚。更重要的是美元一統天下,美元發行是和美國的環境儲備掛鉤的,到了七十年代美元和大眾商品,尤其是石油掛鉤了以后,美國的金融大國的地位統治了,實際上實體經濟到政治、軍事、外交,到金融,美國都是圍繞著石油這個戰略在開展他們的一些活動。
作為中國已經是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已經在民族復興,已經在實現中國夢。我個人認為,電能替代戰略可能是我們對抗美國石油戰略最佳選擇。實際上我覺得中國的高鐵已經為我們這些汽車人或者說電動汽車人做出了非常好的垂范。我原來在合肥工作的時候,我從合肥到北京都是坐高鐵,我不會選擇飛機。飛機的不準點在座的每個人都有深刻的體會,高鐵的舒適性,甚至還可以在高鐵上工作,已經給我們帶來了非常大的變化。
對于環境這一塊,對于產業升級非常明顯。如果可以對抗美國的航空工業,整個交通領域里面,中國目前進口石油的90%是被我們交通領域所消耗掉了,現在對外的石油依存度完全可以避免。電能替代的戰略也是我們產業升級,制造業由大國邁向強國最有效的路徑。就像我們李克強總理說的,我現在到國外去推銷中國的高鐵我是最有信心的,馬凱總理這次也說了,過去如果說中國領導和國外領導人,尤其是西方國家的領導人在會談的時候人權問題是必談的問題,現在電動汽車是一個必談的問題。
為什么?因為他們國外已經看到了中國電動汽車這些年的發展,已經遠遠的超出了他們的預期,汽車工業對一個國家經濟的影響,乃至整個社會的影響是可想而知的。任何一個發達國家,無論是美國、日本、德國、韓國,都是汽車發達國家。在傳統企業這個領域里面,我們技術的空心化所導致大而不強的局面在新能源汽車這個領域里面恰恰有了非常大的改變。這里面就像馬凱副總理講的,中國從制造業角度上,從工業增加值和制造業規模來說,我們連續多年世界第一。但是我們從全產業鏈的角度來說,我們很多企業是從產業鏈的中末端,從發展的態勢來說我們處于一個跟隨的態勢。但是,在新能源汽車這個領域里面我們至少和世界并行,甚至是領跑。
這是7月4日我參加的馬凱總理那次調研會,這是馬凱總理的原話。這對于我們新能源汽車這個行業,對于我們電動汽車人來說,黨中央國務院能給予這么高的評價是我們這些年政策扶持、產業人有力和投資界的投入有非常大的關系。
具體的表現應該是就像王成主任講的,至少是四個方面,首先從產業的規模,我們已經是全球第一,而且我們這種第一已經得到了國外的一些研究機構的褒獎。第二個就是創新能力,我做了七八年電池,很多人說瓶頸,現在全球的動力電池之爭是中日韓之爭,實際上是各有特色的。
中國人“鴉片戰爭”以來長期對自己民族的狀況在動力電池領域非常的明顯。比如說我們老覺得三星的電池好,有多少人注意到三星電池做手機電池都已經炸掉了,我們有多少人說它?如果這個電池發生在中國,你看看市場產業甚至政策、甚至媒體會怎么去講?為什么炸了那么多,為什么我們還說三星電池好呢?
在2004年、2005年開發特斯拉的時候其他的電池還沒有,其實學過電化學的實際上都能夠體會到一些缺陷,包括特斯拉為了解決單體電心的問題,但是系統只有110、120,它做了那么多的防護,無論是熱管理也好、保險絲也好,為什么呢?而我們國內實際上在做18650(音)電池的時候能花那么多的本錢做那么多的防護,有那么多設備保證它。
我承認松下電池也好、三星、LG電池,他們的制造能力和工程化水平比中國要高一些,可能在方向上、設計上依然存在著致命的缺陷。中國通過運營驅動的產業發展,我們至少我們必須他們更清楚什么樣的電池更適合電動車。除了電池以外,這里面包括電池一些龍頭企業,無論是比亞迪,包括其他一些都在參與國際競爭。包括歐洲很多的電池廠是選中國的電池廠作為首選,本身三元電池對動力電源存在著非常大的安全隱患,保護一下我們民族企業,保護一下國內納稅人自己的財政。
中國的華為、中國的中興能夠隨便進入美國或者歐洲的市場嗎?我們為什么非要強調所謂的純粹的市場化,這個世界是沒有的,包括全球化。在電梯這個領域里面,實際上我們的創新能力,整車這一塊也是一樣。所以我們持續提高的創新能力使中國在新能源汽車領域里面能夠引起國外產業界重視的重要原因之一。
第三,這是國外非常羨慕的另外兩個原因之一,我們配套齊全的體系。從電池、從整車全產業鏈角度來說,無論是上一個資源到電池的四大材料,到電機點到基礎設施整個產業鏈中國是最強的,任何一個國家是沒有辦法和我們所比擬的。
二級市場現在炒的比較熱的鋰資源這塊,我們現在還依賴進口,那是我們自己的企業已經買下了國外的,也是屬于我們自己的。拿電池來說四大材料,我們實現過程化的就是我們的負極材料,在負極材料領域里面日韓企業已經沒有機會了。中國已經全面實現了產業化,在未來2020年將要實現重大的突破。電解業現在我們有了第一家,現在有一些多過剩了,我們的材料到今年年底將會全球最大的電解業供應商。隔膜是最后實現的,到了今天國產化以后怎么狀況?3塊錢左右。這是國產化所帶給我們的優勢,包括說電池,現在很多整車廠還在說韓國一塊錢一瓦時,我覺得性價比,價格的優勢是中國的絕對優勢。中國人就是通過性價比我們把日韓打敗了,三星手機電池相當高的比例是中國人提供的,蘋果的電池也是我們提供的。只要我們實現國產化以后,我們的價格優勢是我們這么多年來參與國際競爭最大的優勢。在電動汽車這個領域,我們全產業鏈完整的配套體系是國外所難以企及的。
我把這次論壇上的幾個信息我個人的思考說一下,第一個就是關于中國宣布啟動禁止銷售燃油車時間表,我覺得這個具有里程碑式的意義。過去講新能源汽車發展是一個國家戰略,是一個方向的話,這個真的時間表一旦出來以后那就是我們的行動方案,那就是我們的目標,甚至是指標。過去是懷疑、質疑,甚至是認為還有其他路徑的,我覺得這個時候該醒一醒了。如果說你這個時候再用你就是被淘汰,在科達、諾基亞、摩托羅拉已經為他們做了血的教訓。如果這些傳統企業在這個目標形成方案下還不做的話只能是過剩的產能。
第二個關于雙積分制政策的發布,雙積分制是中國政府在2020年財政補貼退出以后對新能源汽車產業扶持的政策的舉措之一?,F在市場上有過多的,可能新的頒布的政策有些調整。我認為有了這個政策,如果不去實施,沒有積分交易的機理,積分交易價格的確定,那你這個積分制有什么意義呢?我覺得不會產生什么負面的影響,所以我覺得對積分制等一些措施的推出具有非常重要的。
第三個方面,在一級市場和產業界非常關注的,我們現在政策當中三萬公里的問題。作為財政部將積極協同相關部門建成國家新能源汽車運營監控的平臺,他用的詞是建成。目前從今年年初開始到現在還在建設的過程當中,還有一些企業和地方政府還沒有接入。一旦建成以后使新能源汽車從上游、材料、采購、生產、運營、政府資金的申報都能夠在這個監控平臺上能夠實施,并受到監控。這個時候我們為了防止投機三萬公里還有必要嗎?實際上他這個話已經埋下了伏筆,為調整三萬公里提供了依據。因為7月4日馬凱總理在會上明確提出了要把三萬公里后補貼機制轉變為后懲罰機制。如果過去是沒有辦法監測到你的運營好壞,現在有了監控的平臺就是有條件監控它,政府要對企業進行處罰,那就像抓小雞似的太容易了。
第四個方面,中國汽車百人會將啟動后補貼機制的國家政策的研究,這里面包括剛才王成主任提到的一些建議,包括在一系列的政策方面我覺得中國政府尤其是在稅收方面有非常多的措施可以做。我們能夠在光伏產業,能夠在軟件行業里面對我們的一些核心企業稅收可以先征后退,我個人覺得對于如果是新能源汽車核心的,是不是也可以采取這樣的政策,我覺得都值得去研究的。也就是這種課題開始啟動到2020年,我覺得一定能夠出臺一個更全面的后補貼機制的政策。
第五個方面,2017天即將到期的新能源汽車購置稅的政策,希望到2025年、2030年,我覺得這一系列的政策,這五個信息是我個人的解讀。中國政府在新能源汽車這個方面一系列的政策是我們的體制優勢,是我們應該引以為自豪的,而不是一些所謂的市場專家講的一個國家不應該有產業政策,我覺得那是胡說八道。拿我們的臺灣來說,臺灣正是因為有了產業政策,所以臺灣在七十年代確定把集成電路作為臺灣重點發展產業,現在臺灣的集成電路在全球都領先了。那些純粹是搞研究的人,他們就是坐在屋里面看書的,沒有一點實際的思想。
前面是我自己個人對于整個產業的一些思考,作為投資人我也講一下投資方面的。首先新能源汽車這個行業投資的空間是非常大的,從規模上來說即便我個人認為昨天有一個報告說時間表可能要提前到2025年或者2030年,我說這個不可能,我認為中國的時間表如果到2045年這已經是非常了不起了。因為中國的體量太大了,我們全球接近三分之一每年的汽車銷售是在中國,我們每年是3000萬輛,有的國家有的是幾十萬輛。3000萬輛這么大的規模在短期內是不可能的。不到30年的時間這個產業由70萬輛發展到3000萬輛,這個空間多大,帶來的是應該是幾十萬億的產品。所以它的投資空間是非常大的。
第二,技術提升的空間也是很大的。就拿動力電池來說,現在普遍在180瓦時每公斤,到2020年以后可能是300瓦時每公斤,如果再需要提升的話甚至是400、500,一系列體系的變革,甚至是一些變革所帶來的投資機會和創新創業的機會是非常大的。這同時也為我們這些投資者,包括產業人士我們應該向新技術,向能夠代表未來的產業去投資,而不要在低水平的重復建設。今天按照現在的比能量所做的電池的生產線,可能以后是滿足不了300瓦時每公斤的電池需求,我們的設備甚至是廠房,因為對環境的要求,對過程的控制,對社會的要求是完全不一樣的。今天的低水平的公司可能以后就是廢鐵,所以我提醒地方政府在我們招商引資過程當中一定要甄別你所招商引資的產業是不是能夠代表未來,是不是有新的技術不要成為我們地方政府新的負擔。這一輪的產能過剩,地方政府的招商引資政策是重要的推手,因為會是銀行給的錢,企業沒有800億的。所以從整個宏觀層面上來說,新能源汽車投資空間非常大,投資機會非常多,但是風險也是非常大的。
我個人覺得整個行業的發展首先是趨勢不可逆的,隨著政策監管趨勢趨嚴以后,由野蠻增長向有序發展,其實行業的洗牌已經開始了。現在200多家電池企業可能三五年之后只有四五十家可以生存,那也只是十分之一,其中的前五家市場份額可能會超過70%,這和傳統的發動機是一樣的。那也就是說兩三百家只有二三十家只能進入動力電池,多少企業能夠進入這個行業?大部分甚至還不敏感,甚至有些電池企業現在還不知道名字,可能五年以后會進入前五名,因為新的技術、新的產能、新的制造工藝也他們提供了重大的機遇。這個行業機會非常多,我們要去甄別它。我們的投資邏輯叫“3+2”,我們投的是未來,首先看的是人,首先看的團隊,你的老板是否有胸懷,你的技術團隊是否能夠代表未來,所以團隊一定是第一位。第二個是看技術和產品,是不是一種低端的重復甚至是被未來淘汰的,你至少具有前瞻性和未來成長空間的。
有了技術和產品,有了人,我在體制內干過,體制外也干過,我認為機制非常重要的,沒有一個機制保障,再好的技術和人也生產不出偉大的企業出來。華為之所以偉大,它的核心競爭里除了市場以外就是它的人力資源。我看企業首先看重這三點,進入一定發展階段以后就是企業的戰略和企業的文化。
如果一個企業的老板,一個企業只知道低頭納車,不知道抬頭看路的話那是不行的。在一些產業一定要有產業的定位,支撐企業的文化看似是過去簡單的例子,到一個企業看看它的衛生間看看廁所怎么樣,比如說現在看電池企業,中日韓之間的差距不是在研發上面,是差在制造能力和管理水平。
我前兩天在一家投資店,我說不要去聽研究員講題目,你看看動力學車間管理怎么樣,你看地面是不是黑的,如果是黑的話就說明材料滿天飛。你就看看它的管理水平,這就是企業文化的重要作用。所以我們看企業是看這五個方面。
從投資的角度來說,我們是五個維度,重點是資源優先。這個階級如果沒有技術壁壘和核心技術,你做了別人也能做的東西,你可能能創造利潤,但是風一旦停了以后你一定會掉下來,所以技術壁壘一定是第一位的。如果你在上游沒有話語權,下游也沒有話語權,上級下壓。如果你上游有自己的資源,如果你有你的技術壁壘,你的某一款電池是一票難求是這樣的嗎?好的電池一定是一票難求的。投資企業的時候一定要有技術壁壘和上游資源,稀缺性的資源和緊缺性的資源。
下游資源就是客戶資源,現在二級市場現在炒的所有特斯拉概念,你能夠真正的進入特斯拉的供應商,得到他們的認可你的市場會有問題嗎?特斯拉都用我的材料,中國的整車廠不用它嗎?另外一個就是人力資源,是包括兩個方面,第一個是有人才,第二個是有吸引人才、用好人才、用好人才的機制。第五個就是管理資源,中國的企業尤其是像動力認知精密制造的企業,我們和別國的差距不在技術,而在于我們的管理。我們的材料是一樣的,體系是一樣的,但是我們的電池國內能造到90%以上都是鳳毛麟角,其他的你能比較嗎?你的電池性能會是怎么樣的,這是我們的管理水平決定的,這和我們的研發沒有關系。中國的電池制造企業一定要提升制造能力和管理水平,這是我們真正的癥結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