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本下降慢于價格下降 動力電池價格5年下降60% 未來仍有降本空間
隨著補貼退坡政策出臺,不少動力電池企業紛紛被整車企業要求降價。近日,記者梳理各鋰電上市公司投資者關系記錄表及三季報發現:今年以來,主流動力電池企業產品價格相比去年普遍下滑了20%~30%。10月28日,工信部新聞發言人鄭立新對外表示,我國已經成為全球最大的動力電池生產國,企業競爭力也在大幅度增強,與2012年相比,動力電池單體能量密度提高了1.7倍,價格下降了60%。
然而,一邊是材料上游領域包括鎳、鈷、銅、碳酸鋰等原材料價格的上漲,一邊是車企受補貼退坡政策影響希望降低成本,而新能源車成本有近一半來自于動力電池,上擠下壓,動力電池企業如何應對?未來動力電池行業又將走向何方?
成本下降慢于價格下降
“今年我們產品價格的下降幅度已經超過了25%,我們也采取了很多降本的應對措施,對內在技術設備、規模化上;對外積極與上游原材料供應商談判。”近日,江蘇某動力電池企業負責人在和《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談及行業變化時談到。但他坦言,電池價格下降并非出自上游原材料價格下降,相反,受上游鈷、鋰等原材料漲價影響,今年企業的成本至少還增加了15%。
10月31日,成飛集成(002190,SZ)發布三季報,今年1~9月,公司實現營業收入約10億元,同比下降21.19%,凈利潤為60.84萬元,同比下降99.32%。公司預計2017年凈利潤為-1900萬元~500萬元。
成飛集成表示,公司2017年由于客車市場從年初開始整體受補貼政策影響回升緩慢,加之乘用車客戶培育周期較長,目前大客戶尚在培育過程中,由此導致公司今年訂單不足。同時,鋰電池產品市場售價受補貼政策影響跌幅較大及公司研發投入的增加,多因素影響使得公司本年業績同比大幅下降。
“今年產品價格下降幅度超過20%,甚至更高一些。我們采取了很多措施,但總的來說,成本的下降沒有產品價格下降快,所以影響毛利率。”成飛集成相關人士對此表示。
無獨有偶,10月26日,國軒高科(002074,SZ)發布三季報稱,今年1~9月實現營業收入37.55億元,同比增長9.7%;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為6.40億元,同比下降13.27%。同時預計今年凈利潤在10億元~11.16億元,變動幅度在-2.81%~8.25%。國軒高科表示,2017年國內動力電池價格普遍下降,上游材料價格上漲,影響整體盈利水平。
正是由于成本下降不如產品價格下降快,堅瑞沃能(300116,SZ)雖然在今年上半年、前三季凈利潤實現大幅度增長,但也坦言其毛利率出現下滑。此前在接受機構投資者調研時,堅瑞沃能董秘李軍表示,去年公司毛利率為39%,凈利率為10%。今年上半年上游原材料在漲價,公司產品每瓦時又下降了一毛錢,因此今年上半年公司的毛利率降至約32%,凈利率也有所下降,預計全年毛利率會保持在約32%這么一個水平。
真理研究首席分析師墨柯表示,從話語權來看,整車企業和資源企業這兩端最強勢,其次就是電池廠,電池廠今年確實受到了上擠下壓,毛利率整體在下降。不過在吳輝看來,去年電池企業的毛利普遍調高,而電池屬于制造業,目前的利潤水平屬于正常。
動力電池還有降本空間嗎?
數據顯示,過去10年,動力電池價格經歷大幅下降,日韓電池龍頭價格從2010年的600美元~800美元/kWh降至目前的150美元~200美元/kWh,國內龍頭廠商在2016年底也降至300美元/ kWh左右,目前已進入到200美元~250美元/kWh。
在業內人士看來,上游材料價格飆漲、下游車企又強勢要求降價,夾在中間的動力電池企業尤其是中小企業,其生存境遇也會越發艱難。
前述江蘇某動力電池企業負責人談到,2015年至今大概就有1000多億元投入鋰電行業,目前行業的共識是確實出現行業過熱、產能過剩,但這種過剩也是相對過剩,汽車對動力電池的安全可靠性要求高,車廠選擇電池供應商也會很謹慎,小的電池企業沒有持續的投入和持續發展能力,就會慢慢退出。今年市場出現了新態勢,并購很多,已經出現了一些技術實力比較弱的小企業在退出。
“電池產品價格下降幅度確實比較大,一方面企業寄希望和上游供應商談判,希望能降低價格延長賬期;另一方面,或者說更大程度上只能從產品設計等內部管控消化,進一步擴大規模效應。”該負責人表示。
吳輝認為,雖然電池價格出現大幅度下降,但不代表成本下降空間就受到壓縮。在他看來,最大的空間在于技術進步帶來的電池能量密度的提升,如果能量密度提升一倍,那就相當于電池成本能下降近一半。“還有就是規模效應,包括下游車型的減少、單個車型數量的增加、電池企業本身產量的增加等等。”吳輝指出。
天能集團副總裁周建中此前在接受央視采訪時透露:一方面,天能通過內部管控消化,將成本控制在8%左右,大幅抵消原材料漲價的壓力;另一方面,天能通過導入新材料、輕量化等方式,將原有電池產能的比能量從200Wh/kg提升至260Wh/kg,從而大幅降低了制造成本。
接近沃特瑪的人士也向記者指出,目前成組的電池成本大約為1.3元/Wh,未來計劃通過提高能量密度,以及大規模化生產來使成本再降低20%~30%。此前,業內曾預估到2020年電池的價格要做到1元/Wh以下。
然而,一邊是材料上游領域包括鎳、鈷、銅、碳酸鋰等原材料價格的上漲,一邊是車企受補貼退坡政策影響希望降低成本,而新能源車成本有近一半來自于動力電池,上擠下壓,動力電池企業如何應對?未來動力電池行業又將走向何方?
成本下降慢于價格下降
“今年我們產品價格的下降幅度已經超過了25%,我們也采取了很多降本的應對措施,對內在技術設備、規模化上;對外積極與上游原材料供應商談判。”近日,江蘇某動力電池企業負責人在和《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談及行業變化時談到。但他坦言,電池價格下降并非出自上游原材料價格下降,相反,受上游鈷、鋰等原材料漲價影響,今年企業的成本至少還增加了15%。
10月31日,成飛集成(002190,SZ)發布三季報,今年1~9月,公司實現營業收入約10億元,同比下降21.19%,凈利潤為60.84萬元,同比下降99.32%。公司預計2017年凈利潤為-1900萬元~500萬元。
成飛集成表示,公司2017年由于客車市場從年初開始整體受補貼政策影響回升緩慢,加之乘用車客戶培育周期較長,目前大客戶尚在培育過程中,由此導致公司今年訂單不足。同時,鋰電池產品市場售價受補貼政策影響跌幅較大及公司研發投入的增加,多因素影響使得公司本年業績同比大幅下降。
“今年產品價格下降幅度超過20%,甚至更高一些。我們采取了很多措施,但總的來說,成本的下降沒有產品價格下降快,所以影響毛利率。”成飛集成相關人士對此表示。
無獨有偶,10月26日,國軒高科(002074,SZ)發布三季報稱,今年1~9月實現營業收入37.55億元,同比增長9.7%;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為6.40億元,同比下降13.27%。同時預計今年凈利潤在10億元~11.16億元,變動幅度在-2.81%~8.25%。國軒高科表示,2017年國內動力電池價格普遍下降,上游材料價格上漲,影響整體盈利水平。
正是由于成本下降不如產品價格下降快,堅瑞沃能(300116,SZ)雖然在今年上半年、前三季凈利潤實現大幅度增長,但也坦言其毛利率出現下滑。此前在接受機構投資者調研時,堅瑞沃能董秘李軍表示,去年公司毛利率為39%,凈利率為10%。今年上半年上游原材料在漲價,公司產品每瓦時又下降了一毛錢,因此今年上半年公司的毛利率降至約32%,凈利率也有所下降,預計全年毛利率會保持在約32%這么一個水平。
根據真鋰研究發布的今年前三季度國內動力電池裝機量前20強企業名單,比亞迪、國軒高科、沃特瑪、江蘇智航、天勁股份、中信國安、天豐電源、億緯鋰能等8家為上市公司(子公司)或新三板掛牌企業。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統計發現,上述可看到財務數據的8家企業中,國軒高科、沃特瑪、天勁股份、中信國安和天豐電源5家企業,動力電池業務今年上半年的毛利率均出現下滑,其中,國軒高科下滑12.43%、天豐電源下滑了11.78%、中信國安下滑了9.59%。
拋開上述20強榜單,僅從新三板看,天勁股份、索爾科技、海斯迪、天豐電源、新凌嘉、威能電源、鼎能開源、厚能股份、慧通天下、卓能股份、歐鵬巴赫、興海能源和山木新能13家掛牌企業生產新能源汽車動力電池,其中也有8家上半年毛利率出現下滑。真理研究首席分析師墨柯表示,從話語權來看,整車企業和資源企業這兩端最強勢,其次就是電池廠,電池廠今年確實受到了上擠下壓,毛利率整體在下降。不過在吳輝看來,去年電池企業的毛利普遍調高,而電池屬于制造業,目前的利潤水平屬于正常。
動力電池還有降本空間嗎?
數據顯示,過去10年,動力電池價格經歷大幅下降,日韓電池龍頭價格從2010年的600美元~800美元/kWh降至目前的150美元~200美元/kWh,國內龍頭廠商在2016年底也降至300美元/ kWh左右,目前已進入到200美元~250美元/kWh。
在業內人士看來,上游材料價格飆漲、下游車企又強勢要求降價,夾在中間的動力電池企業尤其是中小企業,其生存境遇也會越發艱難。
前述江蘇某動力電池企業負責人談到,2015年至今大概就有1000多億元投入鋰電行業,目前行業的共識是確實出現行業過熱、產能過剩,但這種過剩也是相對過剩,汽車對動力電池的安全可靠性要求高,車廠選擇電池供應商也會很謹慎,小的電池企業沒有持續的投入和持續發展能力,就會慢慢退出。今年市場出現了新態勢,并購很多,已經出現了一些技術實力比較弱的小企業在退出。
“電池產品價格下降幅度確實比較大,一方面企業寄希望和上游供應商談判,希望能降低價格延長賬期;另一方面,或者說更大程度上只能從產品設計等內部管控消化,進一步擴大規模效應。”該負責人表示。
吳輝認為,雖然電池價格出現大幅度下降,但不代表成本下降空間就受到壓縮。在他看來,最大的空間在于技術進步帶來的電池能量密度的提升,如果能量密度提升一倍,那就相當于電池成本能下降近一半。“還有就是規模效應,包括下游車型的減少、單個車型數量的增加、電池企業本身產量的增加等等。”吳輝指出。
當前,補貼退坡敦促全產業鏈降成本,作為新能源汽車的核心動力電池首當其沖,市場對動力電池價格下降及銷售放量依然存在較大的擔憂。
不過,動力電池降本并非一朝一夕的事。
根據興業證券的報告,動力電池降本有三大途徑:1、改進工藝,降低材料成本;2、擴大規模效應與提升良品率,降低生產成本;3、梯次利用與模塊化設計,降低生命周期成本。另有兩種途徑提升比能量:一是物理方法,采用大容量電芯、提升PACK成組效率;二是化學方法,應用高鎳正極材料與硅碳負極。天能集團副總裁周建中此前在接受央視采訪時透露:一方面,天能通過內部管控消化,將成本控制在8%左右,大幅抵消原材料漲價的壓力;另一方面,天能通過導入新材料、輕量化等方式,將原有電池產能的比能量從200Wh/kg提升至260Wh/kg,從而大幅降低了制造成本。
接近沃特瑪的人士也向記者指出,目前成組的電池成本大約為1.3元/Wh,未來計劃通過提高能量密度,以及大規模化生產來使成本再降低20%~30%。此前,業內曾預估到2020年電池的價格要做到1元/Wh以下。
此文關鍵詞:
動力電池 成本 價格 下降